常州到武汉物流公司

新闻中心 网站首页 >> 新闻中心

面对北京大整治,快递业只有“华山一条路”!

作者:常州到武汉物流公司 上传时间:2017-12-1 浏览次数:

北京此次高强度排查整治,只是又一次集中的倒逼而已。即便没有大火,类似的合规化整治也可能在任何一个城市展开。从公共安全而言,快递物流企业没有任何理由不支持配合这样的整治。正因如此,整治行动开展后,快递企业一方面发布告客户书,向消费者说明情况。另一方面积极响应,寻求各种方式应对。
 
实事求是讲,突如其来的整治,让许多尚未从“双11”的鏖战中恢复元气的快递物流网点雪上加霜。据不完全统计,包括顺丰、圆通、韵达、申通、中通等主要快递企业均受到影响。并且对一些违法居住点的清理,也让租住的快递小哥被迫搬迁,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成本的上升,加剧了行业“用工难”。
 
问题虽有,但企业大可不必为此过于恐慌。市场总是在那里,而且还会发挥配置资源的“决定性作用”。发展至今,快递已和水电煤一样,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基础服务。数据显示,仅今年“双11”期间北京快件量就达到1.41亿件,以近2200万常住人口计,人均近7件。首都核心功能再疏解、首都环境再整治,也不可能把这种快递服务需求疏解掉、整治掉。退一步讲,今天遭遇的困难,至少要比当年“黑快递”的处境要好很多,企业不该也不会被眼前的问题缚住手脚。
 
不过,愈来愈高的经营成本和合规成本,对快递物流业传统的经营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:这条老路,是真正走到头了。
 
这些年来,中国的快递业实现跨越式发展,成绩有目共睹。但发展太快,甚至来不及喘息,“大而不强”“快而不稳”“广而不深”“多而不优”的问题十分明显。一旦内外不利因素增多,发展的脆弱性暴露无遗,“转型升级”已经成为一道十分迫切、不容再等的必答题。
 
十九大报告对包括快递物流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:“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,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。”按此标准,中国快递企业在商业模式、技术装备、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还需要大量短板要补。服务业比的还是服务质量和消费体验,用国家邮政局的话说,“我们不搞粗放的大跃进,要搞质效的大提升”,快递企业要更加重视人才、更加重视技术、更加重视末端。
 
一直以来,中国的快递企业是在被需求推着走的。这既是行业的幸运,也让企业形成了外延式扩展的路径依赖。如今,机遇不等人,形势更逼人,除了改革创新、转型升级,快递企业已没有别的路可走。
 
但这毕竟,还需要一个过程。在此过程中,除了加强规范和倒逼,也要防止“一刀切”,注意留出“过渡期”,并在人才、技术、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引导,这既是帮助产业做大做强的需要,也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需要,更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。

 

以上内容来源于:常州到武汉货运公司 转载请注明